我的桌球筆記整理3



91。今天又碰到陳教練,請他看一下姿勢,他說:1. 引腰的右腳重心在腳尖。2. 我的引腰前迎重心要更低,轉腰要大些,不然右手肘會開開。3.前進撞擊的力量要更大。
92。晚上打牆壁,發現引腰前迎可以大一些,另外,小手臂像提水桶,從低點上提擊球,力道更大。
93。怎麼打可以咬住球?有人說:給球多點磨擦,不知對否?上網搜尋,真的是這樣。網路:磨擦太薄,無法咬住球,力量只從球的邊邊,則磨擦時間不夠久,是無法咬住球。所以要咬住球,要吃球,力量要經過球的中心部位。
94。晚上打牆壁,引腰前迎控制往前的力量,右大小手臂夾角控制上提的力量,這樣的分工讓我弧圈更簡易說。小手臂的夾角是用來磨擦球,而不是手腕。
95。林醫師說:右腳要快速移位至擊球點,並採64步法,準備引腰前迎。用腰打球,手臂小力前打,手腕用更小的力。
◆◆96。網路Youtube《全民学乒乓之横拍篇》第3集,很實用。其中的動力定型練習(影片25:25/38:00)我把它歸納成三個步驟,自我空手練習,每個動作停5秒鐘:1.轉腰引拍2.身體轉移(+蹬腳)3.手臂內揮。
97。打牆壁練習,雖然動力定型是三個步驟,但打牆壁時,口中只能喊1,2。第3步驟只做動作,才不會太慢~
98。打弧圈球,好似投三分彈,狀況好的話,可以多抽幾個弧圈球。
99。對軟弱或下旋球,抽球似乎較合適,但要咬得住球,力量一定要夠大。
◆◆100。看馬龍和許昕的對打練習,他們的左手掌先放在擊球點上,右手隨後揮到,即使反拍也是, 上述的動作,和棒球投球前,左手指向目標再投出是一樣的~ 左手的引拍,確保腰部的準備動作,轉腰是揮拍的主角,手臂((靠腰))而發力。
101。以前,不太會對打顆粒,現在終於可以了。顆粒來的球,都會下旋,所以都要打球的屁股,有人說要捧屁股,真的很貼切~



102. 從上面影片中,看到 世界新球王 馬龍的正拍,他的左手掌先放在擊球點上,右手隨後揮到,即使反拍也是~
103. 相對的,目前世界第二號人物,也曾經是世界球王 許昕,他也是啦,右手掌放在擊球點上。
104. 上述的動作,和棒球投球前,左手指向目標再投出是一樣的~
105. 左手的引拍,確保腰部的準備動作,轉腰是揮拍的主角,右手臂隨之((靠腰))夾過網。
106. 強力正拍正衝弧圈球,身體一定要保持平衡,注意收拍的動作,確定安全揮拍過網。以前傻傻的抽拉,現在知道,一定要吃球,即重重的擊拍,摩擦著球,由腰發力,手臂內夾,狠狠的,打到對方的桌子。
107。這幾天,打球的力道越來越強,但也發現刻意的轉腰,並不好,還是由小手臂啟板打球,只是腳和身體重心先擺好,再由小手臂和腰一起迎球,感覺是一起發力,小手臂出拳,腰出力,最後再由小手臂收工。
108。回想以前學游泳,也是學了很久,都沒學會,後來還是因為帶小孩去游泳池,才慢慢的頓悟游泳的技巧。現在學桌球,也是邊打邊學,才頓悟出打桌球的技巧。
109。今天,和幾位高手過招,覺得自己打法很好,擊球時大小手臂要成165度夾角(或自然伸直),每次都從腰部起板。因為擊球165度,所以擊球前,驅步站好,手臂要伸直,擊完球手臂要向內彎,揮拍時身體要低和前傾,往前上用力打,並保持身體平衡,至收拍為止。
110。早上打牆壁,發覺不必用左手掌迎球,可以用左手肘和左膝來迎球。左掌迎球需要較多的時間,左手肘代替,主要是讓腰部能迴轉,以便發力,並在揮拍過程中穩定身體。
111。以前唸書時,老師說學習最快的方法是:會了一點點,就趕快去教別人。這個對學桌球,也一樣喔。別人有時候也會常來教我,我聽到是錯的,我也不糾正他,我想他只是在學習的階段,嗯,回想自己,也常教錯別人啊。
112。早上打牆壁,重點在擊球前的停頓,雖然是停頓,卻非常的短暫約0.1秒吧,大概是球的最高點後,這時,球可以看得很清楚。
113。下午去訓練中心,練習時感覺很好,比賽時又一團亂。於是,請教高手,他們說:我打球時身體沒向前傾。嗯,老毛病又復發。打球時,身體向前傾,同時,借身體的前傾,製造重心移轉,由右腳移轉至左腳,好像是向左前傾,在此之前,左肘和左膝要引球,而重心移轉時,手臂借力揮拍,更可以專注球的方向。
114。◆◆彰化桌球協會高手們的評語整理:
(1)蔣東核:大手臂作圓轉動,打球不累,眼睛不要一直盯球會很累,看對方球拍的動作。
(2)吳宥龍:腳要動,每一球都從腰帶旁擊球,手要自然伸直,拍子與桌邊平行,來球碰到桌面時,就揮拍咬著球,高度超過網後,全力向前打。打桌球要像打太極,下半身要穩,球接近身體時瞬間發力。拍子放桌上,不要放下來。雙腳踩實,轉腰才能完全。
(3)蔡文華:手腕不要轉,最簡單的方式打球。腳先動,手再動,磨擦速度要快。
(4)陳亞文:要前傾,重心要低,轉腰要大。發旋轉球時,以手肘為中心。
(5)陳中志:接發球,不可輕碰,一定要用力回,切回或壓下,都要延伸回球,拍面不能太平,角度抓好。
對打時,看球路,用力打,要磨擦咬球。
(6)小林:預盼球的方向,先到一步。
(7)李基村:球拍不要在後面等,要往後引拍再打。接切球,等球下降(第3點)靠身體往前的力道接,手再向前推過網後,立刻恢復準備姿勢。接球拍子方向要對,身體要移位。
(8)張榮洽:保握進攻的機會,雙腳移位快,加速度要快。接快速旋轉球,不要再用力回,抓住拍面。接下旋球,拍子低下,上升抽拉。接不轉球,拍子也低下,前衝力要大。
(9)鹿港黃先生:移位快,就可以輕鬆應對

(10)台中黃老師:拍子是手的延伸,把拍子當成手掌打球。
(11)江明堂:第一球發球,第三球抽拉,不需太用力,第五球以後都快攻。
等等。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